小女的問題
前陣子在督促小女運動時,小女問了一個有點難回答的問題:「我現在就沒時間(運動)呀。我不能等到考上大學後,再開始嗎? 不是說,什麼年紀開始運動,都適合。只要開始運動,就會開始進步。那我考上大學後,再開始規律運動。可以吧?」
其實,我腦中閃過的第一個想法,是「現在沒時間,大學會更沒時間。」大學的世界,比高中有趣太多倍了;現在不願意排固定時間運動,大學怎麼可能還願意擠出時間呀!!
不過,最近讀了吳肇基醫師的書:「大夫訓練 2」,一張圖就開了腦洞。不知道可否說服小女,培養體能就是要從現在開始?
心肺能力隨年齡的下降曲線
下圖是一張VO2max隨著年紀的下降曲線。
解說:
X軸是年紀。
Y軸是VO2max,每分鐘每公斤體重的最大攝氧量。如果要能維持呼吸進去的氧,都被使用在有氧運動中,吸進去的氧的量越高,也就能夠做越高強度的有氧運動。因此,最大攝氧量也就代表著,能夠做的最高強度的有氧運動。
三條曲線,綠色代表該年紀運動能力最強5%的人;黑色代表,這個年紀的平均能力;紅色代表,運動能力最弱的5%的人。
自己加進去的橘色線,是慢跑(8KM/小時)的耗氧量。
這個圖,是ACSM's guidences for exercise training and perscription 10th edition,裏面,對於不同年紀,不同體能的人,最大攝氧量的統計調查。調查做成表,比較不容易說故事;畫成圖,就容易一些。感謝原作者,出處連結(*1)。
心肺能力隨時間的退化
上圖左邊的A點,代表的是25歲時,一般人的運動水準。假設,我們在這個年紀時,就是一般般的運動水準。我們有3種選擇。
選擇1: 假設我們維持一般般的運動習慣,那麼我們約莫在50歲左右,心肺能力就無法滿足每小時8公里的慢跑了。這代表,我們可能只能快走;或是,慢跑一下,就會喘不過氣了。
選擇2: 我們增加一些可以維持心肺能力的活動,這樣的習慣如果有維持住,我們很有可能到了75歲,還有餘裕有慢跑的能力。
選擇3: 我們減少運動,一旦體能降到同年齡的後5%,即刻,我們就失去了慢跑的能力。
上圖右的B點,代表到了45歲,才來考慮維持心肺能力這事。假設,我們在這個年紀時,就是一般般的運動水準。我們也有3種選擇。
選擇1: 假設我們維持一般般的運動習慣,那麼我們約莫再5年左右,心肺能力就無法滿足每小時8公里的慢跑了。
選擇2: 我們增加一些可以維持心肺能力的活動,這樣的習慣如果有維持住,我們很有可能維持慢跑能力到了60歲。
選擇3: 我們減少運動,差不多,即刻,我們就失去了慢跑的能力。
最適當的訓練年紀
總而言之,我們的心肺能力,會隨著年紀逐漸的下降。我們會從年輕時,有快跑(12KM/小時,或說5分速)的能力,漸漸的喪失。隨著年紀逐漸的增加,會逐漸的失去慢跑甚至是快走的能力。維持原本的能力水平,就已經是需要很努力了,更別說想要把已經失去的能力,訓練回來。
這就是,「逝者已矣,來者可追」?
所以,對我們而言,最適當的訓練年紀,就是現在這個年紀。越晚開始,就會失去越多。
我們還會失去什麼
書上(*2)提及的,隨著年紀的上升,不只是心肺能力會下降。體脂率會隨年齡上升、肌力會下降、柔軟度也會變差。也就是體適能的所有指標,都會隨著年紀增加,往差的方向走。
我們適應環境的能力下降;我們能做的事變少;這就是老化。我們可以做的,就是減少下降的斜率,延緩老化的發生。
我們能做什麼?
簡單說,就是阻力訓練跟有氧運動,都要讓身體覺得有負擔,讓身體來適應我們給他的要求。
詳細的說,就是,買本「大夫訓練 2」來讀吧。
*1: https://the5krunner.com/2023/05/17/natural-vo2max-decline-with-age-how-bad-will-it-get-for-you/#content
*2: ACSM's guidences for exercise training and perscription 10th edition,第四章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