恢復打羽球,約莫有一年的時間了。每週都要打個2場,才不會覺得空虛。之前聽說,愛上某個運動,會像吸了鴉片一樣,沒運動就會很難過。本以為只有像慢跑之類的會這樣。想不到,羽球也是這樣。
球友:痛還是要打
球友G是一個臨打球場的場主;一次打球時,看到他一跛一跛的走,以為他是打球受傷。問了之後才知道,他在家裏的浴室跌倒,腳姆指球部位撕裂傷。休息幾個禮拜,手癢下去打,腳傷就復發;只好再休息。就這樣 腳傷==>休息==>手癢,上場打==>腳傷復發,處於循環的狀態,約莫有半年了。腳姆指球對羽球的移位很吃重,偏偏這個位置,又沒辦法固定;很想跟他說,手癢就把手剁了,別去連累到腳啦。想必,球友G是聽不下去啦。
不是只有球友G這樣;球友H也是,球技超好,耍了一手無影拍,老能打出球跟球拍擺位,兩者方向不同的球。跟他打球,常常只能望球興嘆。這次,看見他拖著腳在打,見機不可失,就認真的調球讓他追不到。原來,他的腳底筋膜炎發作。「痛也沒辦法呀,球還是要打。」球友H這麼說。
心想事成
這讓我想到「心想事成」。
如果你真心想要打羽球,腳再痛,也會想儘辦法,就是要打羽球。
真心想做的事,一定會化成為行動。因為這些行動,也必然成就一些事。
我的事成
轉眼間打了一年的羽球,得到了什麼? 當初重訓一年,可以看得到負重能力明顯的上升。羽球又沒什麼明確指標,加上打球又常常混雜了,光線的影響、球品質的影響、隊友與對手的影響;很難說得出,明確的改善了什麼~
不明確的指標還是有的。
球場主也是教練的B哥,已經不只一次跟我說:「你最近球打得很好。比去年進步很多。」從球友的反應,其實,能感覺到自己球技是有進步的。
除了球技的進步,最令自己驚訝的是,某次打完了一場很激烈的比賽後,完全沒有「力不從心」的感覺。這是一種,很喘,但是喘得很舒服的感覺。這代表,我的心肺在默默的進步了。
為了確認這事,在沒有練習的狀況下,去試了台北大縱走的第五段。選擇這一段,是因為開始跟結束的點,都交通方便;難度也較低;但也不算簡單,高度落差雖然只有320公尺,整段走下來,還是要走個數小時(高手說2個多小時,官方說6~7小時,我走了4小時)。一氣呵成走完。回家腿痠了好幾天~
我的心想
如果有一件事,是這個年紀最重要的:我想,是維持好自己的身心健康。
如果有一件事,會讓我心甘情願的從舒服的被窩裏爬出來。羽球,絕對是一個。
能夠開開心心的促進身體健康,有一個自己愛的運動,實在是福氣來著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