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

年長者阻力訓練器:阻力訓練傢俱化

  之前從來沒想過,有一天,我老媽會使用我做的產品。

  是手工打造的非賣品。

年長者的阻力訓練:傢俱+阻力訓練

  年長者的阻力訓練,一直是我很頭痛的題目。這幾年除了相關的研讀,也幫忙做年長者的訓練(參看前文:年長者阻力訓練器:數位第二代),卻很難說服自己的家人。

  這幾年老媽上下我的車,逐漸的變得緩慢。抬腿的動作,漸漸的需要多一些步驟,甚至需要手去幫忙抬。看得出來要訓練哪裏,要怎麼訓練。就是無法說服他,找個教練練肌力。

  每次提到要練腿,老媽總會有一堆理由:「有呀,我都有在練呀。每天都有去公園走走喔。」「我們(老人會的課程)也有找老師來教怎麼練腿喔。」也很難跟他說,這練的頻率、強度,是不足夠的。

  請老人家去健身房,真的不容易。教老人家深蹲? 我真的不敢想。

  但是,兩年前一直想要把阻力訓練的裝置,和傢俱結合。可以一邊看電視,一邊做阻力運動。卻在今年因為看到宇樹出的Unitree Pump,讓這個想法再推進了一步。
(對,宇樹就是那個春晚,做耍方巾機器人的公司。非業配喔。)


第一版:宇樹Unitree Pump + 划船機 + 椅子

可行性評估:數位負載+划船機

  宇樹Unitree Pump,是一個可透過藍芽,設定數位負載的裝置。可提供最大20公斤的負載。手掌大,著實是個可發揮的關鍵。又不會像槓片看起來這麼粗曠,放在客廳裏,就不會這麼有違和感。

  為了配合這個數位負載,來訓練腿力。第一個想到的,就是划船機。立馬去淘了一組。

  組裝好划船機,再把Unitree Pump裝上,就是最簡單的結合(見下圖)。可以練划船;手部維持好,單純靠腿來推,也確實可以練腿。不過,要靠這樣的東西來服侍家裏的長輩,是天真了點。光是屁股在這麼矮的椅墊上,划來划去的,就是個不可能任務。


客製原型:配合椅子

  為了與家俱結合,原打算要自己設計個椅子。礙於時間有限,先來把家裏IKEA的椅子拿來改裝。花了好多時間,打洞、固定。把坐墊改成腳踏墊,變成坐在椅子上,去腿推腳踏墊了。坐得舒服很重要,一邊看電視,一邊這樣推著推著,逐步增加負載,就可以無障礙達到基本腿的訓練。

  要維持可拆,因為這整組還要進到車子裏,載回中部。經過一番的努力,原型機如下圖。誠恐誠惶的,抬回去了。



  動作很簡單,就坐在椅子上,這麼個把腿推出去。老媽很賞臉的,坐上去,試用了一陣。然後,開始唸唸叨叨:「這個這麼佔空間~」「客廳人來人往的,會不會把人給拌倒。」

  講來也真的有點令人擔心,還好還可以收一下,變成下圖右。大大的立在客廳的大桌子前,有點突兀,突兀到不用太擔心會去撞到。


  回台北後,實在沒把握老媽會使用這個裝置。直到有天,老鄰居鄭太太來家裏串門子,看到這個這麼突兀的怪傢伙,順口問了句:「這台是什麼?」

  老媽很驕傲的說:「兒子做給我練腿力的。」然後,示範了起來。
  感謝老鄰居助陣啦~


第二版 加強版電子負載 + 全新縮短版機構


  老媽肯用,就是超大的動力。馬上開始第二版。

  全翻新第二版,

  電子負載,上網重找過。在Amazon上,找到這個AVANTGO,改善兩大重點。一個,是負載從20KG,上升到30KG,改善負載不足的問題。第二個,在面版上可以直接變更負重,直接在裝置上按按鍵,操作變得直覺又方便。唯一明顯的問題,是這家的控制程式,做的不那麼洽當,某些狀態會出現回饋控制造成的震動。

  腿推的軌道,直接用鋁擠的滑軌。

  進化的坐椅,加上握把,在腿推時,手部也可以有更好的支撐位置。新一版的家用腿推機,誕生。



  還有關鍵的點,一二版擺在一起,長短立判。同樣的功能,縮小的空間。果然獲得無限讚。(其實東方人腿短,也是不錯的優點啦。)




結合阻力訓練的傢俱

  客製化傢俱,來達到阻力訓練的目的,卻是意外的讓老媽秒接受。

  雖然第二版本,尚有可改善的地方。能被接受,再逐步的習慣訓練,就是滿分了啦。

  為了增加老媽的使用動機,還要補一句:「媽,你要認真用喔。你兒子以後能不能賺大錢,就靠這一台了。」還好,我老媽沒回我:「卡早睏,卡有眠。」

  今年的母親節禮物,不知道老媽是不是滿意? 送的人是很滿意啦。


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

年長者阻力訓練器:數位第二代

   也算是緣份啦。在嘖嘖看到BH的智能力量站重訓機,攸攸的想起疫情前也曾經勇敢的回老東家提案,想做智能阻力訓練的項目;還認真的做了兩個working sample。無果。

  商業的世界好難喔。那年(2020年)強生推了一個健身魔鏡,找了小戴來代言,也不知道現在發展得如何? 當年美國一家線上教練配合裝置的的公司,叫Peloton(PTON)。受到疫情的影響,居家運動成了被追逐的議題。股價從20元漲到170元,疫情趨緩後,需求下降,加上擴張太快,囤了太多貨。股價一度跌到3元,現在勉強漲回6元了。
  當初想做智能阻力運動的想法,如果踩的不是剎車,而是油門,。不知道,會不會像最近那個CEO砍了CTO的新聞一樣,上了社會版。賺錢不容易,不賺錢超有壓力!!

  飄遠了,回頭來聊聊第二代的年長者阻力訓練器。

上圖:年長者阻力訓練器,透過數位負載,達到可控負重的推拉蹲舉


待解決的問題

  會想做第二代的年長者阻力訓練器,總是要有個什麼待解決的問題。
  這麼說,單純就動作訓練來說,第一代的設計,在硬舉跟臥推,是可以良好的滿足需求;但是,背部的訓練(划船),立姿划船的核心要求有點高,所以,對新手還是慣用坐姿划船來練背,於是就變成使用無法數位化的彈力帶。深蹲,則使用負重背心(最重12KG)。負重背心的重量對初學的年長者而言,大概是剛開始幾次還夠,接著要增加強度,就會變成增加每組的次數,很難再增加重量了。

  條列問題如下:
1: (必須) 背部訓練,負重可數位化
2: (最好有) 深蹲重量可增加到40公斤以上
3: (最好有) 設備重量不要太重,減低搬運與架設的難度。

  如果長者願意直接進健身房,上面當然就都不是問題啦。找個好教練,花錢搞定(問題就變成錢)。

數位負載裝置的客製化

  BH的智能力量站,是一台可在面板設定,也可以透過手機藍芽設定訓練重量的裝置,最大的負載是60KG(兩邊各30KG)。該公司也有出做為臥推槓的附件,當初在預購時並沒有購買。只好,自己用木槓來代替。

  實木,臥起來就是舒服~

  裝置的目標是可以做好推拉蹲舉四個基本動作。就條列來確認,是否可以滿足
1: 深蹲,配合產品附件裏的腰帶使用即可。意外的覺得,這樣的效果,比用槓鈴深蹲更適合初學年長者。下一節再細談。

2: 硬舉:配合自製木槓,到特力屋買了些鐵鍊來做高度調整。

3: 臥推:做一個木盒床,可以跨在裝置上做為躺床用。再配合上面的木槓和鐵鍊,調整高度。

4: 坐姿划船:這是調整最多次的動作。剛開始還要有人壓在裝置上,最後木工製做了一個結合滑輪、腳踏與裝置固定的裝置。

  最後,臥推用的木盒床,也當做裝置收納盒用。
  來看看使用的狀況~

使用狀況


深蹲

  見下圖。左側,是一開始時,使用啞鈴做為負重,來做深蹲動作的訓練。對年長者來說,手部的力量,到了一定程度,就會干擾到腿部動作。最常發生的,是出現聳肩的動作。

  下圖中,則是使用負重背心來做為負重。負重背心是很好調節負重的工具。只是穿脫時麻煩一些;重量也較限制。

  下圖右,使用電子負載,配合腰帶。重量可以很容易的調節(這台裝置單邊可以調整的單位,是1公斤)。最重單邊是30公斤。因為重量是拉在腰帶上,因此,脊椎基本上是不受力的。好消息是,對核心的要求沒這麼高;壞消息是,本來可以順便練核心肌群的動作,就沒負重訓練到。
  對長者而言,這個動作的主要目的是練腿,就暫時先把重心放在練腿上吧。



硬舉

  下圖左邊兩張,是使用前一代的硬舉架來調整槓的高度,配合槓片來調整重量。右邊兩張,則是使用電子負載,來做重量的調整。

  在重量不重的狀況下,兩邊沒有明顯的差異。當重量增加時,槓片的搬移、上下架等,都是耗時耗力。用電子負載,是不是就訓練者友善多了?

  硬舉主要是訓練腿後側肌群,對於年長者,核心常常是很高的進入障礙。光是背打直這事,有些長者花了數次的訓練,都不見得可以做得好。算是進入障礙偏高的項目。




臥推

  下圖左上角,使用啞鈴做臥推的訓練。別看只是每根2公斤的槓,光這樣就訓練得心驚膽跳的。好怕這槓就自由落體掉下來。

  右上角的圖,就使用了自製的可調高度的槓架,訓練起來就安心多了。重量給他加上去,也不怕了。這套槓配合木架,重量只有3公斤。健身房常用的槓,別說年長者,有些瘦小的女生,也推不上去的。

  左下及右下的圖,則使用了電子負載。左下使用較粗的尼龍繩,做為距離的調整;右下則改用鐵鍊。

  臥推算是好訓練的,也還是有遇到長者,躺下去,跟站起來的動作,會有點吃力的狀況。因此,也在考慮,之後能不能改成立姿。



坐姿划船

  下圖左,使用彈力繩;下圖右,使用數位負載,來進行坐姿划船。

  在沒有數位負載前,就是選用不同強度的彈力繩,來做背的訓練。問題就是不知道,到底這次出了多少力。即使是同一條彈力繩,手握的位置不同,力量就不同。而且,彈力繩是越長,強度越高,也就是說,越拉到後面,強度就越高。這樣的訓練記錄,就很難做。

  數位負載,就有明確的負載重量。這動作,常讓使用者覺得很"有感";有感覺到背部的肌肉有用力了。許多年長者,都可以拉超過20公斤。也確實在生活中,不容易用到這個動作(開門,門也沒這麼重吧?),少了背部的訓練,讓許多的辦公族,因長期姿勢不良而出現圓肩或駝背的狀況。



結語:第二代年長者阻力訓練器

  這一代的阻力訓練器,使用數位負載來調整負重;再配合一些道具及動作設計,可以完成重量訓練裏,推拉蹲舉的基本動作。

  數位負載最高的負載,單邊可以到30公斤。雙邊就是60公斤。對於年長者而言,這樣的重量,已經可以滿足訓練的需求。

  長者的訓練,是蠻吃力的。有些動作就是做不出來,這次做對了;下次又要再重教過。不過,教的時間是一次比一次來得短。

  看著長者們,一次次的進步,心裏還是蠻開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