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

年長者阻力訓練器:數位第二代

   也算是緣份啦。在嘖嘖看到BH的智能力量站重訓機,攸攸的想起疫情前也曾經勇敢的回老東家提案,想做智能阻力訓練的項目;還認真的做了兩個working sample。無果。

  商業的世界好難喔。那年(2020年)強生推了一個健身魔鏡,找了小戴來代言,也不知道現在發展得如何? 當年美國一家線上教練配合裝置的的公司,叫Peloton(PTON)。受到疫情的影響,居家運動成了被追逐的議題。股價從20元漲到170元,疫情趨緩後,需求下降,加上擴張太快,囤了太多貨。股價一度跌到3元,現在勉強漲回6元了。
  當初想做智能阻力運動的想法,如果踩的不是剎車,而是油門,。不知道,會不會像最近那個CEO砍了CTO的新聞一樣,上了社會版。賺錢不容易,不賺錢超有壓力!!

  飄遠了,回頭來聊聊第二代的年長者阻力訓練器。

上圖:年長者阻力訓練器,透過數位負載,達到可控負重的推拉蹲舉


待解決的問題

  會想做第二代的年長者阻力訓練器,總是要有個什麼待解決的問題。
  這麼說,單純就動作訓練來說,第一代的設計,在硬舉跟臥推,是可以良好的滿足需求;但是,背部的訓練(划船),立姿划船的核心要求有點高,所以,對新手還是慣用坐姿划船來練背,於是就變成使用無法數位化的彈力帶。深蹲,則使用負重背心(最重12KG)。負重背心的重量對初學的年長者而言,大概是剛開始幾次還夠,接著要增加強度,就會變成增加每組的次數,很難再增加重量了。

  條列問題如下:
1: (必須) 背部訓練,負重可數位化
2: (最好有) 深蹲重量可增加到40公斤以上
3: (最好有) 設備重量不要太重,減低搬運與架設的難度。

  如果長者願意直接進健身房,上面當然就都不是問題啦。找個好教練,花錢搞定(問題就變成錢)。

數位負載裝置的客製化

  BH的智能力量站,是一台可在面板設定,也可以透過手機藍芽設定訓練重量的裝置,最大的負載是60KG(兩邊各30KG)。該公司也有出做為臥推槓的附件,當初在預購時並沒有購買。只好,自己用木槓來代替。

  實木,臥起來就是舒服~

  裝置的目標是可以做好推拉蹲舉四個基本動作。就條列來確認,是否可以滿足
1: 深蹲,配合產品附件裏的腰帶使用即可。意外的覺得,這樣的效果,比用槓鈴深蹲更適合初學年長者。下一節再細談。

2: 硬舉:配合自製木槓,到特力屋買了些鐵鍊來做高度調整。

3: 臥推:做一個木盒床,可以跨在裝置上做為躺床用。再配合上面的木槓和鐵鍊,調整高度。

4: 坐姿划船:這是調整最多次的動作。剛開始還要有人壓在裝置上,最後木工製做了一個結合滑輪、腳踏與裝置固定的裝置。

  最後,臥推用的木盒床,也當做裝置收納盒用。
  來看看使用的狀況~

使用狀況


深蹲

  見下圖。左側,是一開始時,使用啞鈴做為負重,來做深蹲動作的訓練。對年長者來說,手部的力量,到了一定程度,就會干擾到腿部動作。最常發生的,是出現聳肩的動作。

  下圖中,則是使用負重背心來做為負重。負重背心是很好調節負重的工具。只是穿脫時麻煩一些;重量也較限制。

  下圖右,使用電子負載,配合腰帶。重量可以很容易的調節(這台裝置單邊可以調整的單位,是1公斤)。最重單邊是30公斤。因為重量是拉在腰帶上,因此,脊椎基本上是不受力的。好消息是,對核心的要求沒這麼高;壞消息是,本來可以順便練核心肌群的動作,就沒負重訓練到。
  對長者而言,這個動作的主要目的是練腿,就暫時先把重心放在練腿上吧。



硬舉

  下圖左邊兩張,是使用前一代的硬舉架來調整槓的高度,配合槓片來調整重量。右邊兩張,則是使用電子負載,來做重量的調整。

  在重量不重的狀況下,兩邊沒有明顯的差異。當重量增加時,槓片的搬移、上下架等,都是耗時耗力。用電子負載,是不是就訓練者友善多了?

  硬舉主要是訓練腿後側肌群,對於年長者,核心常常是很高的進入障礙。光是背打直這事,有些長者花了數次的訓練,都不見得可以做得好。算是進入障礙偏高的項目。




臥推

  下圖左上角,使用啞鈴做臥推的訓練。別看只是每根2公斤的槓,光這樣就訓練得心驚膽跳的。好怕這槓就自由落體掉下來。

  右上角的圖,就使用了自製的可調高度的槓架,訓練起來就安心多了。重量給他加上去,也不怕了。這套槓配合木架,重量只有3公斤。健身房常用的槓,別說年長者,有些瘦小的女生,也推不上去的。

  左下及右下的圖,則使用了電子負載。左下使用較粗的尼龍繩,做為距離的調整;右下則改用鐵鍊。

  臥推算是好訓練的,也還是有遇到長者,躺下去,跟站起來的動作,會有點吃力的狀況。因此,也在考慮,之後能不能改成立姿。



坐姿划船

  下圖左,使用彈力繩;下圖右,使用數位負載,來進行坐姿划船。

  在沒有數位負載前,就是選用不同強度的彈力繩,來做背的訓練。問題就是不知道,到底這次出了多少力。即使是同一條彈力繩,手握的位置不同,力量就不同。而且,彈力繩是越長,強度越高,也就是說,越拉到後面,強度就越高。這樣的訓練記錄,就很難做。

  數位負載,就有明確的負載重量。這動作,常讓使用者覺得很"有感";有感覺到背部的肌肉有用力了。許多年長者,都可以拉超過20公斤。也確實在生活中,不容易用到這個動作(開門,門也沒這麼重吧?),少了背部的訓練,讓許多的辦公族,因長期姿勢不良而出現圓肩或駝背的狀況。



結語:第二代年長者阻力訓練器

  這一代的阻力訓練器,使用數位負載來調整負重;再配合一些道具及動作設計,可以完成重量訓練裏,推拉蹲舉的基本動作。

  數位負載最高的負載,單邊可以到30公斤。雙邊就是60公斤。對於年長者而言,這樣的重量,已經可以滿足訓練的需求。

  長者的訓練,是蠻吃力的。有些動作就是做不出來,這次做對了;下次又要再重教過。不過,教的時間是一次比一次來得短。

  看著長者們,一次次的進步,心裏還是蠻開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