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

別了我的VivoWatch



    右邊那隻錶是我做的,VivoWatch。這時要告別它了。

    如果說這是工作20年的代表作,應該不為過。所以,2015年在台灣上市,自己立刻上網刷了一隻,送給老婆當生日禮物。不過,他偏好蘋果,所以,只好自己戴了。

    這隻錶出生的過程,可以說一大堆的故事。開發的、市場的、行銷的、內部競爭的,好多好多。過去這五年,也像是炫燿自己的孩子一樣,每每拿出來跟朋友說:「這一隻是我做的。」

    裏面的關鍵零件,是自己一顆顆挑出來的~ 所以,當時硬拼出一個功耗0.015mW的觸控,是公司另一個產品的1/10功耗。

    裏面的演算法,是自己一行一行寫程式刻出來的。所以,當競品還要睡前按按鍵做標記,我們已經做好全背景的睡眠量測、穿戴偵測、心率量測、走路計算。

    當CEO問我,這隻錶有什麼ZenWatch做不到的? 我回答:「我們充一次電可以用十天!」

    當穿戴式產品,這幾年不斷推陳出新,再引以為豪的作品,也終是被時代給淹沒。那年被通知中止第二代的開發,著實令人輾轉難眠,不日便提出辭呈。對我而言,開發「健康產品」是必然,不是選項。

    告別VivoWatch,是因為我要開始練跑了。好像從小,就不善於有氧活動。(其實是沒操練到)

    5年前,為了把跑步心率做出來,真的是絞盡腦汁,也只做得一般般。看看人家Garmin的錶,量測得多好呀~


    為了配合錶,順便把用了5年的ZenFone也換成iPhone,應該也不過份吧。感謝老婆,嘻~

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

讀書: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



  精神上來說,我喜歡這本書。
  這是一本用作者本名下去寫的書,卻不算是自傳,反倒比較像是個冒險故事。述說一個大學的明星體操選手,因為做了一個惡夢,因緣際會遇見了一位「和平勇士」的師父,帶領他一整個的修練。

    喜歡的原因,是全書的精神,就是在告訴我們,「和平勇士」的修練,就是要活在當下。簡單說,這本書就是心經的西方故事版。

    不過,過程我卻不怎麼喜歡。

    所有故事的展開,總是有起承轉合,這故事也差不多。

  •     緣起:
    從一個夢開始,作者不時做惡夢,在一個半夜,走出去透透氣。看到半夜還在營業的加油站,於是,走了過去,竟然就遇到很像夢裏的白髮老人。原本沒什麼的交談,卻在作者離開時,老人展示了一招瞬間挪移,出現在屋頂上。

  •     逐步深入:
    對體操選手而言,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,於是作者不斷的逼問老人怎麼辦到的,而老人卻是不斷的支吾其詞,不斷的來回後,老人約他明日再來。第二天,作者問了幾個問題,包括,他的夢、老人的瞬間挪移和年紀。而老人則是開始透過問題,來讓作者思考一些像是哲學的問題。從這時間,作者就稱老人叫蘇格拉底。(這也是我無法理解的文化,我們也不會遇到一個怪怪的老人,不問他名字,就直接稱呼他李耳吧!)

    接下來,蘇格拉底便不斷的透過一些方法,讓作者不斷的到加油站報到,增加2人互動討論的時間,也就慢慢的讓作者開始期待和蘇格拉底抬摃的時刻。

    所謂抬摃,就是兩個人,從不同的觀點,看同一件事。因為各自堅持觀點,變成看似都有理,卻是都沒接受對方講法。如果有個路人跟你說,你過去的生命都是虛的,你的意識是不對的,放棄吧、放棄吧。遇到這樣的人,不是閃遠一些,就是開始跟他抬摃吧。

  •     轉折
    文中最令人覺得不舒服的,就是轉折。
    多次的轉折,都是老人摸著作者的頭或太陽穴,作者在一陣頭炸了後,出現神遊體驗。從靈魂出竅、返璞歸真(透到回溯讓自己再度回到嬰兒般的感受力)、預見未來(讓自己很快的看完自己的一生)等等。作者提暢的「和平勇士」之道,是從持戒開始、透過靜坐、修練,走到開悟的過程。然而,每每卡關,都在蘇格拉底的幫助下,走到下一關。
    
    如果,我們這些讀者,也可以相信「和平勇士」之道。是不是,我們經過了一番努力,終將走向失敗。因為,沒有人可以幫我們開光?

  • 成就
    來抄錄一段,書中提的開悟的故事。
    
    密勒日巴四處尋求開悟之道,卻找不到答案。直到有一天,他見到一位老人揹著沈重的行囊,緩緩走下山間小路。密勒日巴立刻意識到,老人知道他苦尋多年的祕密。
    「老先生,請告訴我您所知道的事情。何謂開悟?」
    那老人對他微笑了一會兒,卸下肩頭沈重的負擔,站直身子。
    「是,我明白了!」密勒日巴說:「不勝感激。不過,請容我再請教您一個問題,開悟之後是什麼呢?」
    老者又微笑,再拿起行囊,扛在肩上,調整好重擔的位置,繼續上路。

    在作者一段8年苦行修練,不得其法後,卻在一個深山林內,蘇格拉底從影子中走出來,帶領他走過一條開悟的旅程。回到加油站,蘇格拉底化光而去,不復再回。而作者,找到命中的同修,回到自己的生命;因為感念蘇格拉底,所以,寫了這本書。

  • 結語
    這本書可以說是「體操選手奇幻之旅」。跟牧羊少年一樣,都是充滿了奇幻的經歷,差別除了職業(或專長)外,牧羊少年透過堅定的信念,一步步的克服困境;而體操選手,則是透過師父的神通,為他的努力,完成最後一步。

    如果,想要看看一個平凡人,要經過哪些體悟與經歷,才能達到開悟的境界,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。 

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

健身的學科進修

圖1: 影響肌力成長曲線,在阻力訓練的初期(8~12週),主要是由神經適應來貢獻,過了這個階段,則要由肌肉增加來達到肌力成長的效果。
資料來源:Adaptations to Endurance and Strength Training. (Hughes et al. 2017)



    回頭看過去自己的人生,應該是屬於書呆子類型的。年輕時,再無趣的內容,只要老師有交代,就會啃下去。不過,健身基本上是比較術科的,考試不會考,好像是秀秀肌肉,或是能扛起個百來公斤,就是傑出啦。自己書呆子的精神,遇到健身,就是一邊健身,一邊K書。K書,還不夠,還要找老師學。

  這學期,就去上了呂東武老師的,人體神經肌肉骨骼生物力學的課。

  這課有多硬,對一個學工程的人來說,光是教科書選原文的(這本),就夠硬了,上課不時來個Tibia,Femur的,這小小腦袋還真不夠用。除了考試,期末還要做一個專題報告,至少要讀10篇paper。鄉親呀~ 管院在職專班有這麼硬就是了? 不過,學費很貴,咬著牙還是把它修過了。(感謝呂老師不當之恩呀~)

    呂老師是一個非常博學、靈活、幽默,口才又好的人。光是第一堂課,跟我們解釋,萬物皆可生物力學,就嚇傻我了。
    呂老師的課上,聽到許多過去沒注意到的事,比如說
「用進廢退,用進慢,廢退快。」也許不止骨骼肌肉等,腦子其實也是。
「生物力學,跟其他力學最大的差別是:這世上只有生物的組織,越常用越好用。其他的材料,只會越常用,越快壞。」
「真正的大師,會把越複雜的系統,用最簡單的模型描述。比如說:E=MC平方。而我博士論文,就靠簡單的四連桿,來說明膝蓋的動作。」

    老師課堂上,詳細解說了肌肉的動作原理、骨骼的適應、軟骨超低磨擦係數、肌腱及韌帶的功能特性等等。對於這陣子,還算認真重訓的人來說,真的是可以增進對身體的了解。

    當然,老師開課的目的,不是為了重訓的理論基礎。所以,為了更了解重訓的基礎,自訂的課外讀物就是「ACSM基礎肌力與體能訓練」了。


    ACSM基礎肌力與體能訓練,從神經的適應、肌肉的適應、結締組織的適應、內分泌、代謝、心肺系統,整個講述一遍。就以重訓增加肌力的過程,就會清楚的了解到,原來,在肌肉還沒變大之前,靠著神經系統的適應,就可以讓肌力有效的上升。由圖一可看出,初學者的進步,主要是來自於神經系統的適應。8~12週,算是上帝給初學者的甜頭吧。這也解釋我的健身第二年記,深蹲平均每個月進步13公斤的解釋囉。呵呵~  

    如果看看"ACSM基礎肌力與體能訓練”裏面人的圖,有一種,"每個都壯得像頭牛"的感覺,這是我現在讀這些書想達到的嗎? 不是。

    雖然,訓練與肌力的成長,基本上並不會隨著年齡有所不同(也許成長與衰退速度會不同啦),但是,針對我們這種中年人,有相關的書嗎?

    嘿嘿,這也是上個學期讀的第三本書,「ACSM’s 銀髮族運動指引」。

    「ACSM’s 銀髮族運動指引」從介紹什麼是「老化」開頭,活動對身心的效益、動態生活的益處、激勵、活動選擇、評估、健康的生活型態預防失能等。這本書的學習,試著用心智圖做筆記。圖二是銀髮族活動與運動的效益。(心智圖,真的就是比條列式的,更加一目了然呀。)

圖二:銀髮族活動和運動的生理及心理效益


    好處這麼多,我開始在思考,是什麼原因,讓我們並不這麼熱衷於運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