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

健身的學科進修

圖1: 影響肌力成長曲線,在阻力訓練的初期(8~12週),主要是由神經適應來貢獻,過了這個階段,則要由肌肉增加來達到肌力成長的效果。
資料來源:Adaptations to Endurance and Strength Training. (Hughes et al. 2017)



    回頭看過去自己的人生,應該是屬於書呆子類型的。年輕時,再無趣的內容,只要老師有交代,就會啃下去。不過,健身基本上是比較術科的,考試不會考,好像是秀秀肌肉,或是能扛起個百來公斤,就是傑出啦。自己書呆子的精神,遇到健身,就是一邊健身,一邊K書。K書,還不夠,還要找老師學。

  這學期,就去上了呂東武老師的,人體神經肌肉骨骼生物力學的課。

  這課有多硬,對一個學工程的人來說,光是教科書選原文的(這本),就夠硬了,上課不時來個Tibia,Femur的,這小小腦袋還真不夠用。除了考試,期末還要做一個專題報告,至少要讀10篇paper。鄉親呀~ 管院在職專班有這麼硬就是了? 不過,學費很貴,咬著牙還是把它修過了。(感謝呂老師不當之恩呀~)

    呂老師是一個非常博學、靈活、幽默,口才又好的人。光是第一堂課,跟我們解釋,萬物皆可生物力學,就嚇傻我了。
    呂老師的課上,聽到許多過去沒注意到的事,比如說
「用進廢退,用進慢,廢退快。」也許不止骨骼肌肉等,腦子其實也是。
「生物力學,跟其他力學最大的差別是:這世上只有生物的組織,越常用越好用。其他的材料,只會越常用,越快壞。」
「真正的大師,會把越複雜的系統,用最簡單的模型描述。比如說:E=MC平方。而我博士論文,就靠簡單的四連桿,來說明膝蓋的動作。」

    老師課堂上,詳細解說了肌肉的動作原理、骨骼的適應、軟骨超低磨擦係數、肌腱及韌帶的功能特性等等。對於這陣子,還算認真重訓的人來說,真的是可以增進對身體的了解。

    當然,老師開課的目的,不是為了重訓的理論基礎。所以,為了更了解重訓的基礎,自訂的課外讀物就是「ACSM基礎肌力與體能訓練」了。


    ACSM基礎肌力與體能訓練,從神經的適應、肌肉的適應、結締組織的適應、內分泌、代謝、心肺系統,整個講述一遍。就以重訓增加肌力的過程,就會清楚的了解到,原來,在肌肉還沒變大之前,靠著神經系統的適應,就可以讓肌力有效的上升。由圖一可看出,初學者的進步,主要是來自於神經系統的適應。8~12週,算是上帝給初學者的甜頭吧。這也解釋我的健身第二年記,深蹲平均每個月進步13公斤的解釋囉。呵呵~  

    如果看看"ACSM基礎肌力與體能訓練”裏面人的圖,有一種,"每個都壯得像頭牛"的感覺,這是我現在讀這些書想達到的嗎? 不是。

    雖然,訓練與肌力的成長,基本上並不會隨著年齡有所不同(也許成長與衰退速度會不同啦),但是,針對我們這種中年人,有相關的書嗎?

    嘿嘿,這也是上個學期讀的第三本書,「ACSM’s 銀髮族運動指引」。

    「ACSM’s 銀髮族運動指引」從介紹什麼是「老化」開頭,活動對身心的效益、動態生活的益處、激勵、活動選擇、評估、健康的生活型態預防失能等。這本書的學習,試著用心智圖做筆記。圖二是銀髮族活動與運動的效益。(心智圖,真的就是比條列式的,更加一目了然呀。)

圖二:銀髮族活動和運動的生理及心理效益


    好處這麼多,我開始在思考,是什麼原因,讓我們並不這麼熱衷於運動?